保護自己:東南亞高薪工作或低價旅遊勿輕信

Sihanoukville, Cambodia

香港保安局副局長卓孝業率領專責小組抵達泰國,跟進香港居民被誘騙至東南亞從事非法工作的案件,目標是確保受害者安全返回香港。

近年來,香港市民因輕信東南亞地區的高薪工作、低價旅遊或帶貨機會而被騙的案件層出不窮。這些誘人的廣告背後,往往隱藏著精心設計的陷阱,不少受害者因此淪為跨國詐騙集團的受害者,甚至被迫參與詐騙行為。根據近期的調查和權威媒體報導,這些案件的受害者年齡層廣泛,既有年輕人,也有中年打工族,他們大多因一時疏忽或缺乏警惕而墮入圈套。

截至目前,當局共接獲28宗求助個案,其中16人已安全返港,另有12人(7男5女,年齡介乎21至43歲)仍被困當地,雖人身安全無虞,但行動受限。

最新的誘騙手法包括聲稱聘請受害人前往台灣或日本帶貨,臨行前卻改往東南亞,令部分人墮入陷阱。

專責小組計劃與中國駐泰國大使館、泰國打擊販賣人口活動委員會等會面,交流情報,尋求協助。

卓孝業強調,終極目標是讓所有受害港人安全回港,並呼籲市民提高警覺,避免前往泰國、老撾及緬甸邊境等高風險地區。

高薪工作:甜蜜陷阱的誘餌

該類案件中,騙徒最常使用的手段是以高薪招聘廣告作誘餌。他們聲稱提供「海外高薪工作機會」,崗位描述通常簡單且誘人,例如「客服」、「帶貨員」或「市場推廣人員」,而待遇則遠高於市場平均。根據報導,部分廣告甚至直接承諾月薪可達數萬港元,並表示不需要專業技能,吸引了對生活有經濟壓力的人群。

然而,當受害者抵達目的地後,情況與承諾的完全不同。他們的護照和身份證件通常會被集團沒收,並被強制進入所謂的「詐騙園區」,從事電話詐騙、虛假投資推銷等非法活動。一些受害者試圖反抗,卻遭到人身威脅甚至暴力對待,陷入進退兩難的困境。

低價旅遊:美景背後的危機

除了高薪工作的誘餌,低價旅遊也是另一種常見的詐騙手段。部分旅行社或個人會通過社交媒體平台宣傳極其便宜的東南亞旅行套餐,並承諾全包服務,包括交通、住宿及導覽服務。然而,當旅客抵達當地後,他們可能會發現自己被帶往詐騙園區,甚至遭到非法拘禁。

有些案例中,受害者被迫聯繫家人支付贖金以換取自由。更嚴重的情況下,他們可能被強迫參與詐騙活動,形成惡性循環。這些案件不僅讓受害者蒙受心理與經濟損失,也讓他們的家庭承受巨大壓力。

騙徒手法多變:不容忽視的警示

近年來,詐騙集團的手法愈發精細化和多樣化。他們會利用社交媒體和即時通訊工具,精準鎖定潛在受害者,並根據對方的背景量身定制「誘餌」。例如,對於失業人士,他們會強調「穩定高薪」;而對於喜愛旅行的年輕人,則以「低價旅遊」為賣點。

此外,詐騙集團還會偽裝成合法的中介公司或旅行社,設置虛假的網站和合約,讓受害者難以分辨真假。一旦受害者落入圈套,騙徒往往會立即行動,迅速安排出境,讓受害者來不及反應或尋求幫助。

如何保護自己?

為了避免成為受害者,市民在面對類似機會時應保持高度警惕。以下是一些建議:

  1. 查證信息真偽:在接受任何高薪工作或旅遊優惠前,務必核實對方的背景和相關信息,例如公司註冊資料、業界評價等。

  2. 提高警覺:對於過於美好的承諾應保持懷疑,例如高薪低要求、極低價的旅遊套餐等。

  3. 保持聯繫:出國前,將行程詳情告知家人或朋友,並在當地定期保持聯繫。

  4. 尋求支援:如果懷疑自己遭遇詐騙或身陷困境,應立即聯絡當地大使館或領事館,尋求協助。

政府與公眾攜手應對

政府和執法機構已採取行動打擊跨國詐騙集團,包括與東南亞多國合作加強情報交換與執法聯繫。同時,香港警方也加強了社區教育,通過宣傳活動提醒市民提防相關騙局。

然而,防範詐騙不僅僅是政府的責任,公眾的警惕與自我保護意識同樣至關重要。只有當每個人都能對可疑信息保持高度敏感,才能有效減少類似案件的發生。


面對東南亞高薪工作或低價旅遊的誘惑,港人應擦亮眼睛,慎防落入陷阱。當機會看似過於美好時,往往隱藏著危機。切記,保護自己才是對未來最大的投資。

分享本文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