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第25個郊野公園——紅花嶺郊野公園於2024年11月2日正式開幕,為香港增添了一個集自然生態、歷史文化和康樂活動於一身的綠色寶地。這個位於新界東北沙頭角、面積約530公頃的郊野公園,不僅擁有豐富的自然資源,更蘊含了香港鮮為人知的工業遺產。
百年礦洞重現光彩
紅花嶺郊野公園最引人注目的景點莫過於蓮麻坑鉛礦洞。這個曾經是香港最大規模的鉛礦場,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9世紀。漁農自然護理署郊野公園護理主任(西北)陳浩鵬介紹說:「政府1925年批出採礦租約,這裏的採礦活動在1936年至1939年間最為蓬勃,近2,000名工人24小時日以繼夜開採。」
然而,這個曾經繁榮的礦場在經歷了二戰日軍佔領、國際鉛價下跌、天災和工潮等多重打擊後,最終在1950年代末停止運營。沉寂多年後,這個承載著香港獨特工業歷史的礦洞終於重見天日。
活化工程:從廢棄礦洞到開放式博物館
為了讓公眾能夠親身了解這段鮮為人知的歷史,漁農自然護理署與土木工程拓展署合作,耗時一年多將礦洞進行活化。活化工程包括鞏固和防護措施,如用岩釘和灌漿加固主岩洞天花,為結構不穩的岩柱建造混凝土扶壁並以仿真岩石覆蓋,以及在礦洞內外加裝岩石絲網。
這些精心設計的工程不僅確保了遊客的安全,還保留了礦洞的原始風貌。2024年12月底,蓮麻坑鉛礦洞以開放式博物館的全新面貌向公眾開放。
蝙蝠的天堂:生態保育的典範
蓮麻坑鉛礦洞的價值不僅在於其歷史意義,更在於它成為了香港重要的蝙蝠棲息地。礦洞複雜的隧道系統和陰暗潮濕的環境為蝙蝠提供了理想的棲息場所。目前,礦洞內記錄到十種蝙蝠,佔全港有記錄的蝙蝠品種約四成,包括南長翼蝠、大蹄蝠等珍稀品種[。
為了保護這些蝙蝠,大部分礦洞區域並不對外開放。遊客被要求降低聲量,避免使用強光,以免干擾蝙蝠的正常生活。這種將工業遺產與生態保育相結合的做法,為香港的自然保護工作樹立了新的標杆。
紅花嶺郊野公園:自然與人文的完美融合
除了蓮麻坑鉛礦洞,紅花嶺郊野公園還有許多值得探索的景點。公園內設有兩條郊遊徑——紅花嶺郊遊徑和蓮麻坑郊遊徑,貫通西面的蓮麻坑村和東面的沙頭角山咀,全程需時約四至五小時。
遊客可以在這裡欣賞到獲評為二級歷史建築的麥景陶碉堡,探索二戰日佔時期的機槍堡及戰壕,或是在紅花寨觀景點遠眺沙頭角海。公園的生態資源同樣豐富,遊客有機會觀察到大草鶯、紅杜鵑、吊鐘花等珍稀物種。
紅花嶺郊野公園的獨特之處還在於它與深圳梧桐山風景區的地理連接,形成了連接兩地的重要生態廊道。漁護署與深圳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已簽署合作框架協議,計劃包括設立生態資料交換平台、開展兩地生物多樣性監測、移除入侵物種等,以促進兩地的生態融合。
結語
紅花嶺郊野公園的開放不僅為香港市民和遊客提供了一個新的戶外活動場所,更為我們展示了如何將工業遺產、生態保育和康樂設施有機結合。從曾經繁忙的礦場到今天的開放式博物館和蝙蝠棲息地,蓮麻坑鉛礦洞的轉變見證了香港在城市發展與自然保育之間尋求平衡的努力。
隨著更多遊客的到來,紅花嶺郊野公園無疑將成為香港新的打卡熱點。但我們也要記住,在欣賞美景的同時,尊重自然、保護環境同樣重要。讓我們一起探索這片蘊含豐富歷史和自然奇觀的土地,共同守護香港的綠色瑰寶。
Citations & Photo Credit: 香港政府新聞公報,政府新聞網,香港漁農自然護理署
分享本文